最新大江南北读后感(精选10篇)。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1
我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一本书,我从未读过,不过现在一读就迷上了,那就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里面记载了从上古黄帝至西汉武帝期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是“韩信胯下之辱”读了后感觉这个事情太不可思议。
韩信出生在淮阳城,家里穷得叮当响。乡邻认为他没出息。韩信每天走街串巷,很少回家吃饭。又因为他对农事一窍不通,怎么办呢?韩信有自己的办法:去别人家做客。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就进屋吃饭,晚饭吃完还要借宿一夜,久了就干脆不回家了。后来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家家户户都会把大门闩上。一个亭长收留了他,结果韩信被亭长的妻子气走了。冬天一到,之前帮助韩信的洗衣大娘也走了,他在淮阳城的集市里逛,想讨点肉吃,结果次次都是什么都没讨到,没几天屠夫们都知道了为什么韩信每天都来这转悠,一个屠夫拦在他面前,让他要么从胯下钻过去,要么拔剑打一架,韩信最终还从胯下钻了过去,满街人都讥笑他胆小怕事,是扶不起阿斗……恰恰相反,韩信成名后,赐给分他食物吃的漂母黄金千斤,这亭长几百钱,还让那屠夫做中尉,见众人都不理解,韩信说杀了他只是徒逞一时快,而且正是受了那一时侮辱才激发他更加刻苦地学习和做事,发誓要出人头地,所以才会成为今天他。众人听了心里纷纷佩服韩信坚忍的性格。
他是个熟读兵法,血气方刚满怀兴国安邦之抱负的堂堂七尺男儿,居然能够忍受恶霸的欺负和胯下之辱,看了以后太让人吃惊了,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办得到?也正因为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韩信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丰功伟绩,最终被封为“王”更让我感到震撼这样一位功臣名就大将,并没有居功,反而不计前嫌,还有他心胸豁达乐观态度,太值得我学习了!在我周边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可能被羞辱的时候,也因为因不下这口气,起了以牙还牙之计,结果是两败俱伤,家庭破碎或者是牢狱之灾,这样就成了生活中牺牲品。
我真佩服韩信,懂得忍辱负重,积聚力量,而且是三思而后行,可我呢?忍耐度为“0”做事鲁莽,那怕是受了一点侮辱,我都会大发雷霆,与对方吵架,有时还会大打出手。
俗话说得好“宰相肚是能撑船”我对“忍“字有了新的概念,虽然现在已经可以承受一点了,但还远远不够。我要做到和俗话一样肚量大的能撑船,对我来说是很夸张,我拿这个故事激励自己在困难面前要学会坚持和忍耐、遇事沉着、冷静,对待任何事情要心胸像天空一样宽广,这样将来才会闯出一番大事业,才能够成功。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2
最近,我看了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名叫《和树谈心》。它是由著名的作家金波爷爷写的,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生读的书。
这本书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贺卡》,主要向我们讲了金波爷爷小时候的生活和他所玩的游戏和玩过的玩具;部分:《做一片美的叶子》,为我们讲述了金波爷爷自己的妈妈和童年时的伙伴还有老师,让我们到伟大的母爱、深厚的友情和对老师的爱戴之情:第三部分:《寻找幸运花瓣儿》和第四部分:《和树谈心》,都为我们讲述了自然界的万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因为大自然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在生活中只要多观察,勤思考,展开想向,就可以发现许多我们没太注意的事物,明白更多的道理。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3
《大地的儿子》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海贵,几年来,你给家里的钱,全收到了……周总理的警卫员彭海贵收到两位老人的信,吃了一惊:我没有给家里寄过钱,怎么家里会收到我寄的钱呢?”彭海贵不由思索起来,赶紧到处打听。原来这钱是周总理给他家寄去的,当时用的是个化名,也没有写寄钱的地址。
彭海贵知道了真相后,感动极了。我读到这里也非常感动,大家好好想想,中国这么大,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总理工作繁忙,日理万机,还关怀着一个普通战士的父母,对自己的部下是那么体贴!
周总理的胸中装着整个中华族,装着十亿人,关心人的命运和疾苦。在鞋店里,他建议鞋店做大鞋,多做布鞋为的是农;在照相馆里,他以平的身份出现,不搞特殊化;熬夜工作,认真审阅,为的是祖国,人……周总理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牢记自己是大地的儿子,永远立足于大地,既从大处着手,又从小处着眼,无私地为大地作出贡献。
人,确实是广阔无限的大地,他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他们埋头苦干,含辛茹苦,正是他们创造了祖国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确实像天地那样深厚辽阔,坦荡无私,是他们哺育了无数优秀人物。毛说过:人好比是大地,而党员就是大地的'种子。
读完《大地的儿子》我小学读后感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的大地忠实的儿女。我们现在少年时代,也应该立下远大的志向,像周总理一样,为中华的崛起,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学好本事,我们决不能像有些人那样,有了本事当了官,掌了权,就忘记了大地,忘记了人,不仅不向大地奉献,反而去榨取大地。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4
读了《大地的儿子—周总理的故事》后,总理那光辉的形象,崇高的精神,高尚的品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记述周总理的一百个平凡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看的是《野菜饭》这一篇。《野菜饭》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了。有一天,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到外地开会。中午吃饭时,他们都‘抢”着吃警卫员从山里采来的煮熟了的野菜。而且吃得特别香。
读完这一篇,我坐在凳子上两手托着腮,静静地想:为什么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要“抢”着吃野菜?为什么警卫员不让周总理和陈副总理吃野菜?为什么·····一连串的大问号在我脑海里出现。我再一次拿起书来仔细地读了一次,又冥思苦想了一会儿,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周总理和陈副总理之所以“抢”着吃野菜,是因为他们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警卫员怕周总理和陈副总理年纪大了,吃了野菜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愿意让他们吃。
想到这儿,我又想起自己的一件事。有一夭中午,爸爸买回一块瘦肉,下了锅。我想,今夭有痰肉,可以大吃一倾。至子肥肉,我就当没看见。如今已是八十年代,人民生活富裕了。大人们买了肉,小孩总挑好吃的,我也不例外。我正大口大口吃着瘦肉,爸爸对我说:“杨川,别光吃瘦肉,吃点肥肉"我一听,皱了皱眉,勉勉强强吃了一块肥肉,心里还不停地说:“真讨厌,真讨厌!”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做了一件新衣服,我爱不释手,想着明天就穿这件衣服去上学。可妈妈就跟我不痛快,她要我明天穿那件黄颜色的衣服去上学。我一听,头摇得象拨浪鼓。因为黄颜色的衣服已经旧了,拆下口袋的地方留下两个深颜色的印子,难看死了。后来,看见妈妈的`脸沉了下来,我就不敢再说了,只好不愿意地穿上那件黄衣服。
有一段时间,我在学习上也有些怕苦。晚上,写完作业后就想睡觉。妈妈走过来对我说:“杨川,时间还早,写完了作业,再看点有关数学的课外书吧!你的数学不好我一听心里就厌了,说:“好好好"但心里却想:反正我写完老师留的作业了,还看什么课外书!
读了《大地的儿子》这本书,联想到自己,我开始感到:如果我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变成个好吃懒做、虚荣心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想到这里,额头上都渗出了冷汗。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5
在夜凉如水的晚上,在黄粱美梦之前,一个叫张嘉佳的男人带着他的忧伤与暗黑闯入世间角落,住进每个人的心里和梦田。他最擅长的是讲那些爱或者被爱,感伤或者欢愉,励志或者颓废的人生琐事。就像高晓松所说,人生不是故事,都是事故。在他讲述的所有事故里,总有一句话最让你心动,那是一只流浪狗对病重主人的告白:让我等,我就不离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么,让我留在你身边。
当读者们还痴迷于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时,《让我留在你身边》悄然而至。当那些沉浸在张嘉佳“矫情进行曲”中的红男绿女们还没缓过神来时,一只话密得像江南梅雨般的金毛狗梅茜却站在了人类情感舞台的最中间,就像明星演唱会里压轴的大High腕,它激情四溢又不失庄重地出场,夺走了仰望偶像的粉丝们的全部视线,也给读者们留下了无尽的伤感。本书是狗的人生,亦是人的事故。
梅茜,所谓的.扬名立腕,要拜她的老爸张嘉佳所赐。梅茜,多好听的名字!英文译为Mercy,仁慈,宽容和善良的意思。不管你是愿意把她想象成一位从天而降的天使,还是一位外表冷漠内心狂热的修女姐姐,我们要说的梅茜啊,的的确确是一只心地善良,温情脉脉的金毛狗子,华语文学世界中唯一的狗作家!
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缺人狗情未了的故事,从李察基尔的《 忠犬八公的故事》到萨曼莎莫顿的《新莱犬莱西》,比比皆是。可我觉得,如今更需要狗狗情未了的事故。然而,本书从第一章“你好,我叫梅茜”到第二章“一个汪星人的朋友圈”都在试图填补“狗类江湖”纷繁乱世的空白,就像在你孤独的内心塞上一块云朵般的棉花补白,令你的内心温暖柔软。我们在狗的江湖里看到的是无尽的爱,狗狗们相亲相爱,不管是萨摩耶、可卡、牛头梗、阿独,还是滚球球……它们都狂热地爱恋着主人,而主人们有什么理由不相爱呢?当然,狗类的世界来自于张嘉佳的睡前故事,谢谢张嘉佳,给我们灰蒙蒙的心灵世界点燃一盏灯。爱,有时不仅仅是奉献,也是创造,有创造就有奇迹,有奇迹就有温暖人生。
敢于大声告诉你“我爱你”的狗狗,有梅茜这么一只,便足矣。梅茜不仅是只娇小俏丽的狗姑娘,而且是只特别会撒娇示爱的狗姑娘,就开头那么一句话便敲开了我的心扉:我的嗅觉很好。我是梅茜,我喜欢你,我在想你。我觉得梅茜不仅是誓言主义者,而且具有强大的行动力。这样的“爱人”,我们值得拥有。
如果梅茜对你说“做我的朋友好吗”,我想任人都难以拒绝。我特别喜欢《藏在角落里的爱》,讲述一个爱狗的男孩和一个不爱狗的女孩的“事故”。就这么两个人,那么一条狗,一个场景,一组对话,是一幅“活着”的画面,也是一个永恒的道理:“我爱的你不爱,不如都不爱”。爱一个人就得接受他的全部,的确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可是,如果你选择爱,你就要准备去接受伤害。这是人生,无关爱情。
这本书反复地在提“全世界”。其实,什么是全世界?就是你和你身边的人,爱或者不爱,他们都组成了世界。不管你身处何处,世界永远在那里。与其躲避拒绝,不如去拥抱这世界。这便是张嘉佳所有的故事都在阐述的一个道理。
这是一本温暖之书,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道理,也没有味浓劣质的伪鸡汤。有的是心中一柱忽闪的火焰,藏在幽暗的心底,蓄势待发,等待着照亮自己也温暖你。我不知道张嘉佳是不是暖男,可我知道那只叫梅茜的金毛狗却是狗类的温情女教主,狗见狗爱,人见人爱。
梅茜,我爱上你了。爱你带来的这一世的温暖,爱你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不离开。
转载请告知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6
狗狗素有“忠犬受”的美谈,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主人去世,狗狗不吃不喝守候在主人的墓穴旁,赶也赶不走。它们仿佛在等待主人再次的呼唤与爱抚。只是这样的等待注定是孤苦的、无结果的,但它们却选择默默的坚守,这样的情感是时间无法掩盖磨灭的。
我曾经也养过几条小狗,吃、喝、洗澡都是自己一手操办,所以狗狗和我感情最深,上哪儿都总是在后头屁颠颠地跟着。但是有时觉得烦厌了,随手捻起杆竹子抽它几下,赶它回家。只是下次,它好像好了伤疤忘了痛,又不计前嫌地屁颠颠地跟着你朝南走北。
又一次路遇抢劫犯抢了我的包包,我不过一声指令狗狗奋起便扑,劫犯的小刀白里进红里出,但是狗狗没有我指令死死咬着劫犯的小腿,始终不松口。劫犯如是三番不得逞后,丢了包包就逃了,而狗狗白毛上被血染了一块一块触目惊心,但它只是舔舔伤口后就叼了包过来邀功。那一刻我感动的都快哭出来,而我所能做的却只是带它看兽医、爱怜地抚摸,或者是多给几块肉骨头以作奖励。
它,喜欢时我们给食物、爱抚、做美容,不欢喜时责骂、拳打,而我们,无论欢喜与否,它们却都会倾其所有,包括生命,包括爱。
这就是差异!当梅茜说出“时间会摧毁一切。 但我要我们永垂不朽。人山人海,总要有人要先离开。 失去的才知道珍惜。能失去的就不值得珍惜。从现在做起,否则连身边的都要失去”,我是多么的羞愧与自责。
全世界我们最不可避免最不可挽留的便是失去。失去意味着什么?当狗狗从此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消散,我们或者会难过一阵子,很多时候不会铭记一辈子,爱很快就会传达到下一只狗狗、喵星人身上,但是我们从狗的全世界路过之后,我们便是它们的一生一世。我常常想,它们的爱如此卑微却是无比伟大,卑微得让人汗颜,伟大的让人无法企及,就像书中的梅茜!
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样,翻开《让我留在你身边》,你依然会看到那个颓废与励志、感伤或积极的矛盾综合体张嘉佳,所不同的是这次由他的爱犬梅茜代笔,絮絮讲述一个个人生琐事,以及每件琐事背后你将收获到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如果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他对爱情宏观看法,那么《让我留在你身边》就是一种对亲情、友情的展望与愿景。
全书透过梅茜的视观,可以看到她的一群很友好的狗朋友,还通过与人的嬉笑怒骂,滚球球千里远赴的寻亲、滚滚滚风雨无阻的坚守、垃圾舍命相付的感恩……展现出离开时的想念和相守时的温馨。就像她说:“我的世界很小,哪怕尽了全力,还是有无数的地方是远方。我能做的事情很少。在门边等你回家的`脚步声,草地上追逐同样晒着你的阳光,听雨点打在玻璃的声音。”她用她温柔的爱意和想念,慰藉那颗失落的心灵。在失去爱情的那些日子里,心是枯竭苦涩的,然而总有一份情、总有一件事值得我们瞻仰值得信奉,值得我们的“小确幸”。
我想张嘉佳应该走出了爱情阴影,所以“我想带大家去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然后为了正能量而战,正能量不是没心没肺,不是强颜欢笑,不是弄脏自己而显得干净。而是泪流满面怀抱的善良,是孤身一人前进的信仰,是破碎以后重建的勇气。”
全世界是什么?爱过也好,不爱也罢,你和你身边的人都要好好地过。但只要你细心发现,生活其实真的不缺乏温暖、爱和美好。
因为世界值得你温柔相待!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7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好看的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金波童话》。这本书是著名的童话作家金波爷爷写的。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动人。有《小树叶的童话》、《小老鼠上灯台》、《白马、黑马》等等,一共有50个动人的'故事。我看得津津有味。
我最喜欢《小树叶的童话》这个故事。故事讲了一位老爷爷,他种了一棵小树。他每天给小树浇水,还天天给小树讲故事。就这样,小树长成了一棵神奇的童话树,它的每片树叶上都是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如果你想读童话故事的话,就请到这棵童话树下捡一片树叶吧!
故事读完了,我好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棵童话树呀。那从现在开始,我也要每天给我的小树浇水,给它讲故事,让我的小树也长成一棵童话树。我还要把树叶送给我的小伙伴们,让他们和我一起去读这些故事,走进幸福、神奇的童话世界。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8
读完《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我已深深地被司马迁的那种百折不回的令人敬佩的精神打动了。
司马迁从小受母亲河——黄河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感染及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收集历史故事。他的父亲司马谈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这也是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司马迁牢记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专心致志写《史记》。
可后来,他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悲愤交加,好几次想了此残生,但他仍然把个人耻辱和痛苦埋置心底,发愤写史。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他觉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得太对了!有的`人死得意义重大,很有价值;而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活跟没活一个样。人不能被困难轻易打倒。
读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一年级时,班上有许多同学会跳拉丁舞。看到她们那优美的舞姿,我也想学。有空就缠着妈妈,央求她同意我学拉丁。妈妈看我那股想学的韧劲儿,便在二年级时给我报名了,可刚学没几节课,我就觉得动作太难,下腰下不去,从而产生想放弃的念头。妈妈不动声色,看似漫不经心地和我聊起了《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个故事,说起了司马迁,我恍然大悟,明白妈妈想鼓励我继续学,不要半途而废。我想,司马迁遭受奇耻大辱都能忍辱负重,用毕生心血完成《史记》,我却被芝麻大点的困难打倒了,真是太不应该了!于是我便又“重操旧业”继续勤学苦练拉丁。如今上了五年级,金牌考级证书已经拿到了。
现在再读《司马迁发奋写<史记>》这篇文章,我似乎更懂得了妈妈当时的良苦用心。
最主要的是,通过学习,我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养成了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习惯。我时常告诫自己——向司马迁学习!做任何事都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精神。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9
诗,是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堪称语言艺术中最奇妙的精灵,寥寥数句,就能把人带进一个神奇的境界。
金波是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意境也是极美的。金波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始终把生命坐标定格在儿童艺术事业上,在儿童文学与儿童世界之间架设起了艺术美、幻想美、人性美的桥梁,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温暖、诗性与感动。近日为了辅导学生学习写诗,我再次拜读了金波的多首儿童诗。《春的消息》、《林中月夜》、《红蜻蜓》、《风筝》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红蜻蜓》讲述了一只在寻找自己丢失了的东西的红色蜻蜓,在下雨前被作者捉住了,其中有一句“我把红蜻蜓,放在绿纱窗上,它望着窗外迷迷蒙蒙的天地。难道它还在寻找寻找它丢失的东西?妈妈,是您告诉了我,它在寻找丢失的爱,那世间最珍贵的东西。雨过天晴。我推天窗子,放走了那红蜻蜓,让它飞向晴朗的天空、开花的土地……”爱和自由一直都是人间最美好的最珍贵的东西,这首诗让我想到了刚刚教学生学过的课文《触摸春天》,盲女安静放飞蝴蝶时一定也是这样一种心情。
-
fw92.com小编精心推荐:
- 读后感10篇 | 简爱读后感10篇 | 骆驼祥子读后感10篇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篇 | 大江南北读后感 | 大江南北读后感
《风筝》讲述了一张用不及格考试卷做成的风筝,金波描述的场景让我感到特别贴近生活,中间还有很多猜想,最后一句“明天,我要约他去春游,顺便送还他这只风筝。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带有孩子的童真与善良,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举。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金波的短诗《林中月夜》,“溶溶的月光,像银亮的春水,洒在每一片绿叶上,闪着耀眼的光辉,叶子一动也不动,做着恬静的梦,梦见月光化作露珠,一样的'晶莹,一样的玲珑,在晨风里摇落,一滴滴,叮咚,叮,咚。”这首小诗,寥寥数句,就已经清晰的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的林中月夜图。这首诗中,金波巧妙的结合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把月光和林中树叶写得充满童趣,非常贴切。
夜晚,林中,银白色的月光像春水洒在叶子上,作者认为这时的月光像极了叶子上的露珠,但是他偏偏要把他的这种想象写成是林中的叶子梦到了月光变成了露珠,并且还幻想它会在晨风中一滴滴落下……尤其是最后,仅仅四个字“叮咚,叮,咚”就已经写出了露珠因为晨风的吹动,叶子的摇动,所以落得缓慢,柔美……读完全诗,回味一下,这真是极其美妙的意境啊。
读金波的诗,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高雅的艺术情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金波的想象力是我无法用辞藻来描述的,它就像看不到却能轻抚发丝的风,就像听不到却能沁人心脾的芬芳……读金波写的诗,你会进入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一个让人蓬勃向上的地方,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
大江南北读后感 篇10
《大地的儿子》写的是周恩来的故事,他那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故事每一刻都在激励着我们,警告着我们,让我们向周恩来一样为祖国做捐躯。
“为中华之崛起”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欢的读物。
有一天,东关模范两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大家纷纷回答。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自己父母记账。”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这时,老师和同学们都钦佩地望着他。因为,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大江歌罢掉头东”
1917年,是恩来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寒假期间,他到河北省开平县耿家营一位好友家做客。开平是开始煤矿的所在地,村里有许多矿工家属。恩来一方面看到了经济破产的北方农村,一方面有看到了在英国资本家奴役下的矿工悲惨的生活。
恩来在上学期间,经常利用假期到农村,矿区参观游历,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中学即将毕业,恩来为自己的道路而思虑,他下定了救国的决心,决定到日本去留学。可是那时候他家境贫寒,一个只有一件蓝布长衫的学生要渡海赴日,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困难并不能阻止他。
他在六月底一品学兼优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七八月间奔走于津京两地,向老师同学筹措路费。很多老师、同学都尽力帮助他,路费很快凑齐了。
一个19岁的青年,在这样的时候怎么能不心情激动呢?他伫立在屋中,凭窗遥望,思潮起伏,附身到桌前,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19岁的周恩来就怀着这样的激情,慷慨辞国。他北上沈阳,先告别伯父,又向沈阳的母校师生辞行。九月初穿过鸭绿江,从朝鲜的釜山乘船,横越滔滔的东海,渡向一衣带水的领邦。
-
需要更多的大江南北读后感网内容,请访问至:大江南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