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淘文网 > 实用范文大全 > 导航 >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热门六篇)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5-03-14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热门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3、4的乘法口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编2、3、4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意义。

2.熟记2、3、4的乘法口诀,灵活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编2、3、4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意义。

一、预习导学

(一)课前热身

1.快速口答

3+3=(?)×( )???4+4+4=(? )?×(? )????2+2=(? )?×(? )

2.口算

5×2=5×5=5×1=3×5=5×4=

3.把口诀补充完整。

五五()三五()()得五

()二十()一十

二、问题探究

阅读教材第54页-55页的例2-4,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2的乘法口诀。

探究二:3的乘法口诀

三、课堂导学

(一)编写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

出示相应的点子图,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口诀:一二得二

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

出示相应的点子图,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口诀:二二得四

3.读、背2的乘法口诀。

4.思考:“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二)编写3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多少个?

指出一束气球我们也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

这是几个3?1个3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2.出示两束、三束气球:两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用点子图怎么表示?三束呢?

3.?你能看着点子图列算式和编口诀吗?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一一()二三()四四()

三()十二()三得九()()十六

()()得四一二()二四()

2.计算并写出口诀。

3×2= 2×2=

口诀:口诀:

3.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有上节课的知识作铺垫,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可作如下设计。

1、关注已知,做好铺垫。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贵在“温故而知新”。本设计中,通过“连一连”的练习,唤起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的回忆,同时能够复习上节课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扶放结合,发展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扶放教学就是适应了这种精神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注重扶、又敢于放,扶中有放、放中有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新知的教学中,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分别编制出2、3、4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符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根据5的乘法口诀连一连。

一五二十

三五一十

五五得五

四五十五

二五二十五

2、学生完成后交流。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自主探究

1、教学例2。(教学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例2,交流信息。

(2)提问:每副有几个乒乓球拍?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编制口诀: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4)编制2×2的乘法口诀。

教师出示两副乒乓球拍,提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各应该怎样写?

教师根据乘法算式说明: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

(板书:二二得四)

2、教学例3。(教学3的乘法口诀)

(1)编制3×1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观察例3的实物图并思考:每组有几个气球?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应该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板书:一三得三)

(2)编制3的其余乘法口诀。

求两组一共有几个气球,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组呢?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二)初步熟记2,3,4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具和学具

教具:29根同样长的小棒,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16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启发性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下面有几道乘法算式,谁能读一读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2×3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4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4×5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6×7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你们已经知道这些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能不能算出得数.现在教师和你们比赛,看谁算得快.(由于学生用加法计算,教师用乘法口诀计算,教师必然比同学算得快)

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就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演示

提问:(

1)每组有几根小棒,有几组?

(2)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说出;2+2=4,2×2=4,教师板书)

(3)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2个2是4)

教师叙述:我们编成口诀是二二得四,教师板书.表示2个2得4.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

(4)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怎样编成乘法口诀.(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一板书)

板书排列为:

22×1=2一二得二

2+2=42×2=4二二得四

2.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操作

我们学过三角形,谁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

请同学们用一根小棒表示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同样大的三角形.(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2)引导学生编乘法口诀

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2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谁能按例1的顺序根据图意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3=6,3×2=6)

3×2表示什么意思,试一试编一句乘法口诀.(相邻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二三得六)

请同学摆出3个三角形(指名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摆).

在小组内试着说一说:1个三角形用3

根小棒,3个三角形共用多少很小棒怎样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编出口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3+3=93×3=9三三得九

3.教学例3

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按一摆、二列、三编的顺序,口头编出4的乘法口诀.

一摆: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

二列: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三编: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44×1=4一四得四

4+4=84×2=8二四得八

4+4+4=124×3=12三四十二

4+4+4+4=164×4=16四四十六

教师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为了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凡是积为两位数时,不要写“得”,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

2,3,4的乘法口诀编完了,谁能告诉大家,1乘以1得几呢?怎样编出口诀呢?教师板书:1×1=1,一一得一

4.整理找规律

启发提问:

(1)2,3,4的乘法口诀学完了,同学们看一下,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1的乘法口诀呢?

(2)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2

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读1,2,3,4乘法口诀

试记乘法口诀.

(2)背乘法口诀

指名背、分组背.

2.发展性练习

(1)教师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打乱顺序,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2)对口令

一二()二三()一四()

三三()二二()三四()

二四()一三()四四()

3.应用性练习

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法算式中的得数.

口算并说出口诀.

2×1=()口诀:_______

3×2=()口诀:_______

2×2=()口诀:________

4×2=()口诀:________

3×3=()口诀:________

4×4=(

)口诀:_______

4×1=()口诀:_______

4×3=()口诀:_______

1×1=()口诀:_______

课堂小结:今天大家一起编出了1~4的乘法口诀,希望大家熟记它.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节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节,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认识口诀的结构,初步知道怎样编乘法口诀,就可以为后面5~9的乘法口诀教学打好基础.

本节课一开始,采用师生比赛的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乘法口诀的积极性.在新课部分,2的乘法口诀是由教师演示,具体指导得出来的.3,4的乘法口诀则由学生操作,逐步放手,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编出口诀.编出本节课要学的口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找规律,目的使学生对口诀进行整体把握,便于熟记口诀.

巩固反馈时注意由浅入深,先按顺序记,打乱顺序记,对口令,最后应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一)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加、乘减是两步计算式题,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要记在心里,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

教具和学具

教具:实物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基础训练

(1)卡片口算(抽回几道题用哪句口诀)

3×2=4×3=1×2=1×1=

2×4=4×4=3×3=2×2=

2×3=4×2=2×1=3×1=

(2)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三得

六(2×3=6,3×2=6)

一四得四(4×1=4,1×4=4)

三四十二(4×3=12,3×4=12)

二四得八(4×2=8,2×4=8)

(3)列出算式说出得数

4个2是多少?(2×4=8)

3乘以4是多少?(3×4=12)

被乘数是3,乘数是2,积是多少?(3×2=6)

2.引入新课

教师拿出3盘桃,每盘3个的实物图.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怎样列式计算?

有的学生用加法:3+3+3=9

有的学生用乘法:3×3=9

教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对,哪种方法简便呢?(第二种方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又拿出一盘桃,盘里只有2个桃与上面的3盘桃放在一起.即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怎样计算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小组内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想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把每个盘子中的桃的个数加起来.

3+3+3+2=11

第二种:先求前3个盘一共多少个,再加上第4

盘中的2个桃.

3×3+2=11

这时教师在第4个盘里又添上1个桃,每盘都是3个桃,有4盘,一共有多少个桃?

学生列出算式:3×4=12.

教师在第4个盘中拿走1个桃,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桃,能不能在上面式子的基础上计算出来呢?

学生会想到:3×4-1=11.

2.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看上面两个算式.

3×3+23×4-1这两个算式有几个运算符号(乘加、乘减),教师板书课题.

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来的呢?

第一个算式3×3+2,先求出3盘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盘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

再看第二个算式,3×4-1,先求4盘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因此,乘加、乘减的式题,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我们用刚才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试一试做下面的题.

3×2+3=3×2-3=

4×3+4=4×4-9=

你们在试算过程中,做两步计算式题,发现应注意什么?(要记住第一步的得数,再做第二步)

2.巩固性练习

下面用同学们总结的经验计算各题.

(1

)3乘以2是()再加上17是().

3×2+17=

(2)4个3相加是(),再减5得().

3×4-5=

(3)被乘数是4,乘数是2,积是(),再加上25得().

4×2+25=

3.书面练习

如果怕第一步的得数忘掉,可以在第一步的下面画一横线,写上得数,字可以写得小一些.如

在练习本上做下面的题.

4×2+26=4×4+14=3×2+60=

4.思考性练习

4+4+4+4+-3=?你还能写出别的算式来吗?

可以写成4×4-3或4×3+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乘加、乘减是两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中采用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在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试算,亲自体会一下两步计算式题,容易错在什么地方.引起学生重视一定要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记住,再算第二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主动、自主地获取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记住 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口算有关的乘法式题。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3、 情感目标: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

重点:编出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

难点:编出2、3、4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若干个;口算卡片;小黑板;作业纸。

学生准备:16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1)双休日,许多小朋友来到儿童公园,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大屏幕出示4人玩跷跷板的情景图。)

算一算,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在坐跷跷板?

可以这样列算式:2+2=4 ,还可以这样:22=4

你可以试着为22=4,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电脑先生是不是也这样编呢?(课件依次出示答案)同学们真厉害,和电脑先生一样聪明!

看看1个跷跷板上坐着几个人,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21=2 2 1=2 口诀:一二得二)

(2)对比。

学生说每句口诀的意义,读口诀。

它们有什么规律?(后一句口诀的积比前一句口诀的积多出2)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1)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问: 是几根?(3根),有几个3根?(1个3。)怎样列式?

电脑先出示一个三角形,再在图的下方标出3和 31。请学生仿照1个2的方法编出1个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紧接着让学生又摆出一个三角形。问:现在摆了几个3?(2个3。)共有几根?(6根。)怎样列式?(出示3+3=6和32=6。)编成口诀怎么说?(出示口诀:二三得六。)它表示什么?

最后让学生再摆出一个三角形,问:有几个3?怎样列式?(出示 3+3+3=9和33=9。)并让学生自己试着说出口诀三三得九。它表示什么?(3个3是9。)

(2)找规律。

数一数3的口诀有几句,再读一读(齐读、单个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3句口诀之间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

口诀的第一字分别是1、2、3(课件:3的乘法口诀的第一个字依次跳动),第二个字都是3(课件:第二个字同时闪烁),后一句口诀的结果总比前一句多3。(课件:第三个字依次跳动)发现了这些规律,以后我们记口诀就更容易了。

3.动手操作,自主学习4的乘法口诀。

(1)自编4的.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和规律,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来编写4的乘法口诀。

摆一摆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 4 4( )=( )或( )4=( )

□□ 4( )=( )或( )4=( )

□□□ 4( )=( )或( )4=( )

□□□□ 4( )=( )或( )4=( )

师:刚才,老师很高兴地发现,每位同学都讨论得很积极,完成得很好。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让学生通过对比,仿照2、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找出4的乘法口诀的特点。

4.编出1的乘法口诀。看黑板,齐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个1是几,编出口诀。

5、揭示课题。(小黑板出示课题)数一数1的口诀有几句?2呢?3呢?4呢?

三、寓练与乐,熟记口诀

自由背口诀(把你觉得难记的口诀多读几遍)老师与学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把口诀补充完整。最后再看看自己还有哪句口诀不熟悉,再进行记忆。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乘法算式,并说出口诀。

2、根据得数写出口诀。谁能说出得数是4的口诀?

3、找规律,填一填。

5,10,15,( ),( )。

3, 6,( ),12,( )。

0, 4, 8,( ),( )。

让学生先填,然后找出每组数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复习巩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4、机动:口算(用卡片出示乘法算式和少量加法算式,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说明:

1、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和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懂得了一些编乘法口诀的方法,知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口诀中的前面两个数字,得数放在后面,满十后去掉得字,直接跟出得数。因此,学生已有编口诀的基础。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结合乘法的意义并通过直观操作弄清口诀的来源,探索出口诀,并且熟记它。

2、说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刚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乘法的意义记忆忧新;学了5的乘法口诀后,有编出口诀的初步经验,也就是说有一定的独立编出口诀的能力。因此不进行复习铺垫,直接进入新课。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学2的乘法口诀,它是通过创设情境,得出乘法算式后,再让学生尝试着把它编成口诀。在教学2的口诀时,先教学二二得四,然后再教学一二得二,因为1个几的口诀学生较难理解。同时还让学生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义。第二层次是在教学2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师半扶半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仿照2的乘法口诀的编法,进而编出 3的乘法口诀。第三层次,放手让学生在2、3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摆小棒,填答题卡,编出4的乘法口诀,教师只着重引导学生对每组口诀进行对比,找出规律,便于学生记忆。最后让学生通过讨论1个几的口诀进而得出口诀一一得一。

设计练习时,寓练与乐,由易到难,注重实效。先用对口令游戏使学生人人参与,熟记1、2、3、4的每一句乘法口诀,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找规律填一填,让学生先填,然后找出每组数之间的联系,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复习巩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反思:

整堂课重视探索过程,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搞清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找出了口诀的规律,便于学生记忆。但也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

1、进一步加强对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指导,培养合作精神。在同桌探讨4的乘法口诀时,我作了指导和分工,心想该井井有条了,可还是有几组同桌自己顾自己。如果我先示范一下,或在指导时强调摆一个,编一句口诀,会更好些。

2、教学设计时可以简练的地方尽量简单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本节课中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设计过于琐碎,还可以简化,节省时间。

3、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课堂上进一步加强口诀记忆训练,尽量让学生在课内背出口诀。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会解诀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通过学习2、3、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生小棒若干。

教学预设过程:

一、引入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

二、展开

1、师生共同学习2的乘法口诀。

(1)谈话:请大家跟老师拿出2根小棒,你能动手摆出一个汉字吗?

师:谁来说说你摆了什么字?(学生汇报:可以摆“二”字,“十”字等)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字,我们都是用了几根小棒?也就是几个几呢?(1个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一个字用了2根就是1个2)

那么一共用了几根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1×2=22×1=2) 谁能把这个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表示?(一二得二)

(2)下面大家再来摆一个和你刚才同样的字。 提问:现在又有几个几?(2个2) 谁也能列出乘法算式?(2×2=4) 谁来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3)小结:一起读读2的乘法口诀。想想我们是怎么编2的乘法口诀?(2根2根摆——说几个几——列乘法算式——编口诀)板书:摆--说--列--编

2、小组合作探究3的乘法口诀。

(1)谈话:2的乘法口诀我们编出了两句,想一想3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呢?(3句)下面我们小组两个人分工合作试着来编一编3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先看清楚屏幕上的`要求,两个人再摆一摆、编一编。

(2)小组两人分工合作尝试编3的乘法口诀。

要求: ① 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几根几根地摆?

② 分工合作;摆--说--列--编。

③ 编好口诀后,两个人读一读。

师:刚才老师看到大家合作得都非常愉快,现在哪一组同学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汇报的时候,老师还要看哪一组的同学听得最认真!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

(4)小结:全班齐读3的乘法口诀,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吗?

4、独立试编4的乘法口诀。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合作编了2的口诀、3的口诀。现在你们还想来编几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那下面每个同学都试着自己编一编4的乘法口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同桌或老师帮忙。

(2)动手操作,自主编口诀。

(3)汇报交流。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遍4的乘法口诀的?(摆--说--列--编)追问:你是用几根小棒摆的?

(4)小结:观察4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5、系统整理,学习1的口诀。

(1)谈话: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的乘法口诀?我们把学过的这些口诀,整理成口诀表。(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师:仔细观察我们整理出来的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3)学习1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谁知道“一一得一”是什么意思?(1个1)

三、应用

师:我们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编出了1-5的乘法口诀,而且我们编的乘法口诀和数学家们研究出来的是一模一样的。来,一起用掌声来表扬一下自己吧?

1、对口决。下面我们一起来对一对口诀吧?首先老师出同学对:(师出生对);同桌互对;指名上台当小老师和同学对。

2、真不错,熟练了乘法口诀,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出示)

3、动物过河。

同学们口算这么厉害,你们愿意来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吗?河里有许多石头,请小朋友们联系动物身上的数字和石头上的式子或口诀连一连,就能帮这些小动物过河了。(课件出示练习)或(学生打开课本57页独立练习,然后课件集体较对)

4、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又多。(课件出示动物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 从图中你能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写出来的算式又对有多。(学生自主列式,集体板书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些乘法口诀可有用了,以后计算的时候还会经常用到他们。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主动、自主地获取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记住 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口算有关的乘法式题。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3、 情感目标: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

重点

编出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

难点:

编出2、3、4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若干个;口算卡片;小黑板;作业纸。

学生准备:16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1)双休日,许多小朋友来到儿童公园,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大屏幕出示4人玩跷跷板的情景图。)

算一算,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在坐跷跷板?

可以这样列算式:2+2=4 ,还可以这样:22=4

你可以试着为22=4,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电脑先生是不是也这样编呢?(课件依次出示答案)同学们真厉害,和电脑先生一样聪明!

看看1个跷跷板上坐着几个人,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21=2 2 1=2 口诀:一二得二)

(2)对比。

学生说每句口诀的意义,读口诀。

它们有什么规律?(后一句口诀的积比前一句口诀的积多出2)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1)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问: 是几根?(3根),有几个3根?(1个3。)怎样列式?

电脑先出示一个三角形,再在图的下方标出3和 31。请学生仿照1个2的方法编出1个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紧接着让学生又摆出一个三角形。问:现在摆了几个3?(2个3。)共有几根?(6根。)怎样列式?(出示3+3=6和32=6。)编成口诀怎么说?(出示口诀:二三得六。)它表示什么?

最后让学生再摆出一个三角形,问:有几个3?怎样列式?(出示 3+3+3=9和33=9。)并让学生自己试着说出口诀三三得九。它表示什么?(3个3是9。)

(2)找规律。

数一数3的口诀有几句,再读一读(齐读、单个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3句口诀之间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

口诀的第一字分别是1、2、3(课件:3的乘法口诀的第一个字依次跳动),第二个字都是3(课件:第二个字同时闪烁),后一句口诀的结果总比前一句多3。(课件:第三个字依次跳动)发现了这些规律,以后我们记口诀就更容易了。

3.动手操作,自主学习4的乘法口诀。

(1)自编4的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和规律,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来编写4的乘法口诀。

摆一摆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 4 4( )=( )或( )4=( )

□□ 4( )=( )或( )4=( )

□□□ 4( )=( )或( )4=( )

□□□□ 4( )=( )或( )4=( )

师:刚才,老师很高兴地发现,每位同学都讨论得很积极,完成得很好。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让学生通过对比,仿照2、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找出4的乘法口诀的特点。

4.编出1的乘法口诀。看黑板,齐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个1是几,编出口诀。

5、揭示课题。(小黑板出示课题)数一数1的口诀有几句?2呢?3呢?4呢?

三、寓练与乐,熟记口诀

自由背口诀(把你觉得难记的口诀多读几遍)老师与学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把口诀补充完整。最后再看看自己还有哪句口诀不熟悉,再进行记忆。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乘法算式,并说出口诀。

2、根据得数写出口诀。谁能说出得数是4的口诀?

3、找规律,填一填。

5,10,15,( ),( )。

3, 6,( ),12,( )。

0, 4, 8,( ),( )。

让学生先填,然后找出每组数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复习巩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4、机动:口算(用卡片出示乘法算式和少量加法算式,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说明:

1、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和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懂得了一些编乘法口诀的方法,知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口诀中的前面两个数字,得数放在后面,满十后去掉得字,直接跟出得数。因此,学生已有编口诀的基础。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结合乘法的意义并通过直观操作弄清口诀的来源,探索出口诀,并且熟记它。

2、说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刚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乘法的意义记忆忧新;学了5的乘法口诀后,有编出口诀的初步经验,也就是说有一定的独立编出口诀的能力。因此不进行复习铺垫,直接进入新课。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学2的乘法口诀,它是通过创设情境,得出乘法算式后,再让学生尝试着把它编成口诀。在教学2的口诀时,先教学二二得四,然后再教学一二得二,因为1个几的口诀学生较难理解。同时还让学生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义。第二层次是在教学2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师半扶半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仿照2的乘法口诀的编法,进而编出 3的乘法口诀。第三层次,放手让学生在2、3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摆小棒,填答题卡,编出4的乘法口诀,教师只着重引导学生对每组口诀进行对比,找出规律,便于学生记忆。最后让学生通过讨论1个几的口诀进而得出口诀一一得一。

设计练习时,寓练与乐,由易到难,注重实效。先用对口令游戏使学生人人参与,熟记1、2、3、4的每一句乘法口诀,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找规律填一填,让学生先填,然后找出每组数之间的联系,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复习巩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反思:

整堂课重视探索过程,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搞清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找出了口诀的规律,便于学生记忆。但也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

1、进一步加强对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指导,培养合作精神。在同桌探讨4的乘法口诀时,我作了指导和分工,心想该井井有条了,可还是有几组同桌自己顾自己。如果我先示范一下,或在指导时强调摆一个,编一句口诀,会更好些。

2、教学设计时可以简练的地方尽量简单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本节课中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设计过于琐碎,还可以简化,节省时间。

3、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课堂上进一步加强口诀记忆训练,尽量让学生在课内背出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