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淘文网

你的位置: 淘文网 > 实用范文大全 > 导航 > 《我们就这样》读后感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0-08-28

《我们就这样》读后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慢慢由实用文书组成的,实用文书给我们证明了它存在的意义,自己的实用类文书如何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我们就这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要爱了,才会知道这就是爱。我们也要恨了,才知道,恨也是因为爱。

--题记

默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眼泪湿了双眼。寥寥简单的文字,就这样狠狠的穿透心房柔软。FW92.cOm

生活的无奈,社会的现实残酷,不紧不慢的摧残着,疲惫不堪。变得冷漠,变得不再随便说感情。尽管如此。如情窦初开时的美妙心情。她们始终愿意相信一生一代一双人。

有人说过,很美好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说的清楚的东西都不美好了。但是人们总是想办法把美好的东西讲述出来。有的人认为收拾旧衣服的时候发现口袋里有钱很美好,也有人认为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美好,而我觉得像沈嘉一样不顾一切去爱,像苏娇娇一样即使有着男生的外表,还是会追求着自己想要的,像安然一样,从最初到最后都像她的名字一样,像杜若妍一样即使输得遍体鳞伤,却从不后悔很美好。

沈嘉说:不顾一切去爱,转身他却进入隐藏剧情

苏娇娇说:我想说我是女生,但型男帅哥认定我是情敌!

安然说:我做事不讲理由,她却懂我的火星心情!

杜若妍说:我赖上贵族后裔,哪知道山寨铺天盖地

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子,苏娇娇,看起来特别像男生,从外表你根本就看不出来她是男是女,安然,非常依赖沈嘉。沈嘉家里很有钱,性格用杜若妍的话来形容就是慈禧太后,和安然很要好,而且成绩也很好。杜若妍,嘴巴有一些些坏。她们四个之前是非常非常要好的,但后来,就不像以前那样了。沈嘉的家里破产了,生活过得异常艰难;苏娇娇转学了,而杜若妍更是抛弃了以前这个圈子变得不认识她们而进入了新的圈子。

她们没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那样,小清新的像苹果一样,她们没有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样的小情小调,没有《小时代》那样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友谊。但是,她们就这样,拒绝说教,享受就好。

年少轻狂,她们已不复原来模样。她们经历了青春年少时的疯狂浪漫,也看懂了许多失落遗憾。童话般的感情只能留给曾经或是梦境,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华丽的梦,亦真亦幻,令人迷醉。

曾经的曾经,她们还是个孩子,天真的以为世界永远的都是蓝色。开始的开始,她们还是个天使,单纯的以为世界永远没有泪落。最后的最后,她们都迷了路,世界瞬间消失的光和线,灰色、寂寞、孤独、日落。

淘文小编推荐阅读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青春,多么美好的词汇。可是它随着时间的流去,始终会离我而去。

题记

青春,对于我来说似近似远,因为我在思想上还是如小学生般幼稚,在肉体上,我已步踏入青春。自从暑假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我已两眼朦胧,泪花闪烁,思想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我把这本书分为三部曲也称成长三部曲用这三部曲来诠释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青春是努力。书中的郑微为了追上心中默默暗恋的林静,奋发向上地学习,可等她考上了林静上的大学,原本以为已经追上他了,没想到,林静已经出国了。距离越来越远了在我们的青春里,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加油努力的行为是美好的,即使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始终成就了自己。

青春是冲动。在郑微的大学岁月里,有着和陈孝正一段美好的感情。起初是争吵,到后来冲动的郑微不断地找陈孝正要讨理,到后来郑微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陈孝正。她不断向陈孝正示爱,孤傲的他,也被郑微打动。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郑微收获了她的美好,尽管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有时,做事情主动要比被动好,至少能收获得到。

青春是友谊。阮阮是郑微大学时期要好的朋友。在郑微弄丢了从小最依赖的林静时,却多了一个叫阮阮的好朋友。在那个夜晚,她们喝得烂醉,即使没有她们想要得到的,但她们收获了友谊。

青春易走,郑微在青春里蜕变。在成长中患得患失,最后才知道有些东西不会再回来。我们开始慢慢成长,虽然我们还没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但在这本书中却领悟到了许多。我愿我的青春不腐朽,我会珍惜我的青春,即使时间如箭一般从我身边射过。

致你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美好青春才刚开始!

《我们一起走,迪克》读后感


《我们一起走,迪克》主要讲了一只丑狗叫迪克,它一生下来,父母就不喜欢它,它的主人就把它扔进森林,它才刚出生几个月,不会捕食,常常挨饿。

在佛海镇东边土地庙的断垣残壁旁有一间破破烂烂的茅草房,房间里有一张一动就会吱吱响的竹板床,床上躺着一位脸色蜡黄嘴唇苍白正在从阳间通往阴间道上彷徨挣扎的瞎老头,大家都叫他钱老瞎。在他的旁边坐着一个名叫阿炯的盲小孩,阿炯的阿爸阿妈离婚了,他的阿妈去了昆明,他跟着阿爸生活,阿爸又娶了一个继母叫胖菊,于是就把阿炯送到钱老瞎这里学艺。

有一天,阿炯碰到了迪克,于是就收养了迪克,迪克就变成了一只导盲犬。胖菊时常欺负阿炯和迪克,阿炯觉得不能再待在这里了。于是他和迪克去昆明找他阿妈。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才来到了昆明,好不容易找到了阿妈,可是阿妈生活的也十分艰辛,如果阿炯继续留在昆明,会给阿妈添很多麻烦,于是阿炯决定带着迪克继续流浪。

我觉得阿炯很可怜,他过的日子很苦,不过自从他有了迪克,阿炯就一点也不孤单了。我们和他相比,生活过得多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小红帽读后感,读后感300字


小时候,我最常看的书是小红帽,喜欢的人物当然是小红帽啦!

每一次在看这本书时,我就会幻想我是故事中的小红帽女孩。在里面,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烦恼这个、那个,多逍遥啊!而妈妈就会用心的为小红帽得很可爱,并温柔慈祥的交代每一件事,走在路上,不看是俗的眼光,总是快乐单纯的去做每一件事。这就是小红帽的特质,恰好我也是。

但是,当我看到精采的部份,就会让我感到又好气又好笑,我心里想,小红帽好笨喔!大野狼这坏,你还相信他。不过小红帽就是这样,既温柔又单纯,无法想那么多。要是我呀!才不轻易的就相信别人呢!不过仔细想想,我好像也是这样。

我会喜欢小红帽,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相同之处了。我根本就是小红帽第二号嘛!可是回想起来,要是全世界的人都是小红帽,那不就天下太平了。因为每个人都很快乐、单纯的去看待每件事情,互相扶持,就不会有任何的心机和不好的心态了。所以,我还是建议每个人可

《青鸟》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青鸟》这本书,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幸福,其实幸福并不是那么难得到的。如果我们经常怀着无私、美好的意愿,那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间。

樵夫的孩子狄狄和美狄在平安夜见到一位仙女,仙女说她的小女儿必须得到青鸟,才能够幸福。她便吩咐狄狄和美狄去寻找,仙女给了他们一顶帽子,帽子上面有一颗魔钻。两个孩子为了帮仙女的小女儿找到幸福,用仙女的魔钻召集了贪生怕死的面包、滑稽可笑的糖、性情暴躁的火、生性随和的水、温和可爱的牛奶、阴险狡诈的猫、忠诚勇敢的狗和天性善良的光,先后搜寻了思念之乡、夜宫、森林、墓地、幸福花园和未来王国,但是,他们却一再受挫,醒来后才发现,这一年的经历只是一场美梦。

狄狄和美狄发现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这时,邻居贝尔兰格太太来到他们家,请求狄狄把他的小鸟送给他生病的小女儿。这时,狄狄意外发现小鸟的颜色是青色的,小姑娘因为得到了青鸟,病马上就好了。可是青鸟却飞走了。

正因为不理解内在生活的重要性,人们在追求幸福时,总是南辕北辙;或是因为物质条件不如别人而痛苦不堪,或者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丧失幸福,或者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知醒悟。如果科学地探求,不是源自真理本身的热爱,而是为了满足人们膨胀的物质欲望,那么人类的社会只能离幸福越来越远,幸福只能向内寻求,只有在领悟了内心的法则之后,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并不藏身于某个遥远的童话般的地方,它就藏身于我们身边,藏身于日常生活里,但却需要智慧和眼光去发现它。例如我们,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学校里有老师的殷切教诲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幸福也不是一旦找到就能永远占有,而是一种不断探寻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并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红岩》读后感


小说《红岩》,以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解放前夕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个人间地狱的残酷和黑暗,刻画了战斗在敌人铁窗烈火中的优秀中华儿女的高大形象,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行将灭亡之时的凶险毒辣的嘴脸和反动本质,赞颂了为革命英勇牺牲的一代英雄。

小说《红岩》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又是一曲悲壮的英雄颂歌。读了它,使我们了解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读了它,会激励我们继承烈士的遗志奋进不息。

读过小说《红岩》之后,一个个英雄形象历历在目。

共产党人许云峰伯伯,在狡猾的敌人面前,不低头,不弯腰,不怕严刑拷打,不受金钱名利的引诱。他义正辞严揭露敌人的阴谋和骗局,使敌人的阴谋伎俩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张张狰狞的面目原形毕露,许伯斗得敌人焦头烂额,表现出共产党人勇敢和智慧。

童工出身的江雪琴阿姨,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敌人对她严刑拷打,皮鞭、老虎凳、辣椒水、竹签,这些刑具她全领受过了。然而,敌人只能摧残她的肉体,却丝毫不能动摇她的信仰和意志。直到为革命壮烈牺牲,她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含笑走上刑场,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

地下党员华子良爷爷,为了革命的需要,十几年如一日,装疯卖傻,风雨里到处奔波,忍辱负重地埋伏在敌人身边。他为革命吃尽了千辛万苦,表现了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高资品质。

成岗,刘思扬、齐晓轩等无数先辈,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一个个闪光的英雄形象,催人泪下,促人前进。革命先辈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用生命和热血闯出一个新天地,终于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光芒四射的一片朝阳。今天,英雄的业绩名垂千古,英雄的夙愿已在神州大地实现,九泉之下的英灵经过铁窗烈火的考验,现在可以舒展笑颜了,因为,新中国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四化建设的后备大军我们青少年一代也跟上来了。有志的一代青少年,正沿着陡峭的科学之路奋进不息。如果说,现在青少年所走的路是通向四化的路,那么这条路正是当年曾经战斗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铺成的。前人铺路后人走,亲爱的朋友们,振奋起革命精神吧:继承先辈遗志,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前进、前进、希望就在眼前。

《劝学》读后感


以往写读后感是就所看文章内容立意、论述,联系实际同理可得,末了,笔锋回转、收回话题即可。而

《劝学》这篇精美的古文早已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且有声有色,再要就此说些什么,那只能扯开去了。

这篇荀子写于二干多年前的文言文毕竟与如今的白话文相去甚远,以我的水平,不看注解只能通读,若要深究其间某些字、词的含义就难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看不横其中的个别句子。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它、朗读它,即便不知所云,每每读来,朗朗上口,齿颊生香。尤其是那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工整、有韵律,倒真正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口中读着,两耳便同时将这些清朗的字音一个个收了进去,似喝了口凉水,又像含了片薄荷,清清爽爽。感觉是种很奇妙的东西,而古文恰恰能给你朗读的感觉,妙不可言。

古文之美,亦在简约。古文往往短小精悍,但其白话文的译文可就长得多了。我们看译文是助于理解,但从不会欣赏译文,倒不是嫌它盗版,只是感觉上已繁琐得很。繁琐容易简洁难,古文中主语可省、宾语可省、量词可省、关联词可省,省得有分寸,省去了也看得懂,而且更耐看,更有韵味,这便是古文之美。

古文之美,还在柔。且看,古人惜墨如金,但之乎者也是少不了的,我以为这四个字独有妙处。之、者、也分别位于句中或句末,多半拖长了声音念,给人一种稳稳当当又悠哉悠哉的感觉,一般阵述句中的生 硬语气便由它转为亲切柔和。乎常用于感叹句戴疑问句末,无义,音短且轻,念到乎字,前半句中激动、气愤之类的情绪便都随之轻轻带去一部分,语气又趋于缓和,一时的心急气盛开始转为冷静。古代文人的儒雅也在这里显留一二了。儒者,柔也。水,柔也。柔是一种宽容的美。因此有些文言文读起来就是糯笃笃的,而即便是议论文,也不会过激、尖锐,总显得诚心诚意,心平气和。

当然,古文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以上仅为读《劝学》之感。

《故乡》读后感


地区锦标赛已经结束,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就在这个时节,我们学习了鲁迅的《故乡》。这是一部以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为背景的作品。

一般说来,故乡二字会让人感到温馨和亲切。但当我看到只有这两个字的标题时,心头却莫名地涌出一种无法言传的寂寞。作品还没有阅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我实在不明白。文章以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开头,描述了沿途村落的荒凉,讲述作为一家之长的我之所以回到业已破落的老家,是为了处理家产,并与父老乡亲告别。我了解这些内容后,才知道自己那莫名其妙的孤寂感是和作品内容相符的。

现实的生活让人对未来失去希望,回到令人怀恋的故居,看到的是野草旁若无人地爬满屋顶。我竟然没有一处可以安息片刻的地方。不过,有一样东西给了我安慰,那就是童年的美好回忆,它像一条暖融融的毛毯覆盖到我疲惫的心灵上。这可能就是真正的故乡吧。

故乡原本是医治心灵创伤、洗净心灵污垢、安抚疲惫身心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当我回到那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时,我觉得故乡拯救了我。

然而,我得到救治的只是一瞬间。现实中的故乡给了我迎头一击。杨二嫂尖酸刻薄,对我冷嘲热讽,昔日小英雄闰土对我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接触到这些人和事,我感到痛心疾首:自己的故乡已消逝得荡然无存!我感受到的只是失望,那心情就像打开一个期盼已久的字礼品盒,发现里面的礼品不是自己的期待之物时一样。

到了这个时候,我除了向现实中的故乡道别之外,也决定告别心中的故乡。在如此失望之中,我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看到了一线希望。对于读者的我而言,这或许是惟一的安慰。

故事到这里结束。我读完这部作品后产生了一个疑问:本应让人依恋的故乡虽然使作者大失所望,但难道我就再也不曾回首故里么?在那以后的人生路上,我真的把故乡抹去了?若如此,那就太叫人感到心寒了。我觉得人人都在心中拥有自己的故乡。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离开故乡,也会像诗人石川啄木所描写的那样:乡音难忘,为听乡音去车场,人来人往

《故乡》中的我不再留恋故乡,他怀抱希望,勇往直前。我在为他的雄姿呐喊助威的同时,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读完了《故乡》,但我心中的波动并没有结束。那天放学回家后,我想起房间角落里有套世界文学全集,便到书架上去寻找。很幸运,在书架尽头翻出了一本已经发黄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及其它》。我立刻抽了出来,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身子。

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故乡》一文。我翻到《故乡》那页读了起来。文字虽然和课本中的完全一样,但重新阅读一遍,却产生了一种与读课文时截然不同的、新鲜的感觉。

读完全文后,我又读了文末加注的对该作品的介绍。让我吃惊的是,作品和鲁迅的人生之间有好几个共同点。《故乡》中的风景取材于鲁迅的家乡,作品中出现的人物确有真实的原形,书中的主人公我和鲁迅自身的经历非常吻合这使我对作品产生了新的兴趣,也让我对当初的那些疑问越来越感到迷惘。

鲁迅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故乡作为作品的舞台呢?

鲁迅为什么要让我再走一遍自己的人生呢?

我没有找到答案,老师推荐我读鲁迅的另一篇作品《藤野先生》。这篇作品讲的是我作为留学生来日本学习医学,当从幻灯片中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处决而一大群中国人却围着看热闹并欢呼雀跃的场面后,我便毅然决定放弃学医,返回中国。

我读完这篇文章就问自己,鲁迅为什么要让我返回故国呢?一般来说,那样的故国是不值得留恋的。难道返回故国的意义比学医更重要吗?让他毅然抛弃在日本的一切而返回祖国的东西是什么呢?如果有的话,那只能是对祖国的热爱,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它理由。看到那群失去中国人尊严的人,我,也就是鲁迅,或许再也无法忍受。

想到这里,我心中感到宽松了许多。自己一直不明白的疑问也找到了答案:或许鲁迅比任何人都热爱生育自己、养育自己的故乡和祖国。正是因为热爱,他才不能对故乡和祖国的现实视而不见。这也许就是《故乡》和《藤野先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当理解到作者是在从相反的角度描写他对故乡和祖国的热恋时,我所有的疑虑都消释了。

从那以后没过多久,我偶然在冰见市政府的宜传刊物中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给故乡冰见的问候,文章介绍的是一位家住京都、名叫中岛圣二的人。

中岛圣二的父母是冰见人,他哥哥的墓也在冰见。因此,中岛圣二一直把冰见视做自己心中的故乡。中岛圣二非常热爱故乡,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思恋,他三年前创作了一曲《冰见港》,现在仍在被传唱。文章篇幅不足五百字,却让人心里感到暖融融的。

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亲耳聆听了中岛圣二创作的那曲《冰见港》。乐曲从咚咚的鼓声开始,歌词描写的是冰见市最具代表意义的四季风景,包括阿尾城遗迹、朝日山公园、蛇岛和滩浦海岸。整个曲子洋溢着恬静、祥和、安逸的气氛。平常司空见惯的风景,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时,竟如此让人感到依依不舍,真是不可思议。听到中岛圣二倾注全部身心唱出每一句歌词,我感觉到他对故乡的思恋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中岛圣二怀念故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当唱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对故乡的理解因人而异,在中岛圣二看来,故乡就是父母亲对自己的痛爱和包容。冰见虽然不是中岛圣二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但他坚信冰见永远是自己心中的故乡,是自己珍贵的财富。我从心底深处羡慕中岛圣二。冰见是我居住的地方,想到有一位远方的人在思念它,我感到非常高兴。

听完《冰见港》,我不禁为之愕然。鲁迅和中岛圣二两人竟如此相似!心中始终以故乡和故国为重,这一点两人完全相同。

人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乡。不管出生在哪个国家,不管生长在哪个时代热爱自己的故乡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完鲁迅的作品和中岛圣二的报道之后,我产生了这种想法。

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开始们心自问:自己怎么样呢?至此为止,自己曾就故乡和故国做过思考吗?从自己的处境而言,我应该比周围人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