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淘文网

你的位置: 淘文网 > 实用范文大全 > 导航 >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简爱有感

发表时间:2020-08-19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在,我们经常需要编写一些实用文书,实用文书一般都有统一的规范,你对实用文书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读《文化苦旅》有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记得初读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是一位语文老师介绍读的。所谓苦旅,我对这个书名好奇不已,一场旅行,谈何而苦呢?翻开扉页,跟随着秋雨先生的旅途,不知不觉,便深入其中,正如李义山所说: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秋雨先生的作品,优美,雅典,又确切。

在秋雨先生的带领下,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地方,用先辈同样的黑眼珠打量着差不多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此书被他比作出门旅世的浪子,浪迹宇内,洲际天下。这个形容很贴切,他确实放弃过它,但又重新拥抱了它。为它烧水为沐,为它重新量衣体裁。

如梦起点

牌坊、寺庙、信客,短短六个字,概括了他成长的一系列故事。学校里的女教师羞涩又大方,她们温暖了小孩子,温暖了整个村庄。来来回回的信客心地善良,因为大家都迫切需要信客的传达,没有找一个安定的营生偏偏却做了最辛苦的信客。唯一让我遗憾的是木典、叶渡和信客之间的关系,最终也掩埋于这片土地。

在我们的一生中,少不了这一个那一个的起点,它们是如梦般的。起点的开启,标志着新旅途的开启。人生这么短,许多事情都会发生,更让你无法预料。当它发生了,不要逃避,坦然面对,把想说的一一倾诉。人生苦短,何不活在当下呢?

中国之旅

走吧。陌生的山河迎面而来,走过世人皆知的万里长城,游观气势磅礴的都江堰;走过杭州,追思东坡与居易;走过道士塔,探访莫高窟充斥着遗憾与无奈;也看过黄州赤壁,享受避暑山庄的舒适。一路走,一路感叹,每一个地方背后都蕴含着十分感人的故事,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种可贵的文化。

要说这是一场中国之旅,不如说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之旅。我仿佛也走过那条漫长的中国文化之路,原来,文明之路本就是一条充满苦难的修行之路。

世界之旅

随着时间的流逝,漂泊到了更远的地方。都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东向西的足迹漂泊,漂泊,是出于无奈选择还是意志坚强凭着信心开始的?感受过东方那片土地的亲切,也品尝了西方世界的异国风情。文章到最后,也仅剩安静而已。

历史的悲惨历程最终走向的是碑文的安静,草木的安静,一切重返自然的安静。苦旅,便是如此安静罢了。

人生之旅

这也许就是我感触最深的部分了。人生就如一趟没有回程票的车程,经历了真正的人间苦难,读懂了人生也就不远了。所谓苦旅,人文人们面对着苦难,没有屈服。书中描写很多文化成就,都是在逆境中达成的。正是因为逆境,才使文人与文化蜕变出了一种别样的精神。而秋雨先生本人,也与这些文化有相似之处。他苦于思想与心灵,有时似乎在描写风景,蕴含着的,其实是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人命运的深深思索。秋雨先生的思考,总是深沉的,以至于仔细来读,倒觉得他的内心,是有几分痛苦的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段心灵的旅程就此结束,久久不能忘怀秋雨先生深邃的文字。《文化苦旅》,带来给我一次心灵的洗涤。

fw92.com编辑推荐

《文化苦旅》经典语录


文化苦旅经典语录

1、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

2、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3、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

4、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

5、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风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6、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7、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亟亟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

8、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9、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

10、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11、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损,又不断的为自我耗损而再耗损。

12、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13、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余秋雨

14、一连串无可超越的绝境,一重重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粉碎着你,又收纳着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却是另一个你。

15、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16、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

17、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赶潮流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

18、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

19、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20、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因。

21、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分外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在月色下波光闪烁。总算,我的思绪稍见头绪。

22、这样的观看是一种晕眩,既十分陶醉又十分模糊。因此,我不能不在闭馆之后的黄昏,在人群全都离去的山脚下独自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记忆、找回自己。

23、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24、看了一会儿,听了一会儿,我发觉自己也被裹卷进去了。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挟,被声浪所融,被一种千年不灭的信仰所化。

25、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26、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27、人生就是这样,年少时,怨恨自己年少,年迈时,怨恨自己年迈,这倒常常促使中青年处于一种相对冷静的疏离状态和评判状态,思考着人生的怪异,然后一边慰抚年幼者,一边慰抚年老者。我想,中青年在人生意义上的魅力,就在于这双向疏离和双向慰抚吧。因双向疏离,他们变得洒脱和沉静;因双向慰抚,他们变得亲切和有力。但是,也正因为此,他们有时又会感到烦心和惆怅,他们还余留着告别天真岁月的伤感,又迟早会产生暮岁将至的预感。他们置身于人生涡旋的中心点,环视四周,思前想后,不能不感慨万千。

28、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29、上海人的宽容并不表现为谦让,而是表现为各管各。在道德意义上,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在更深刻的文化心理意义上,各管各或许更贴近现代宽容观。承认各种生态独自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到可以互相不相闻问,比经过艰苦的道德训练而达到的谦让更有深层意义。为什么要谦让,因为选择是唯一的,不是你就是我,不让你就要与你争夺。这是大一统秩序下的基本生活方式和道德起点。为什以可以各管各,因为选择的道路很多,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谁也不会吞没谁。这是以承认多元世界为前提而派生出来的互容共生契约。

30、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31、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32、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33、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34、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35、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36、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37、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

38、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惶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39、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40、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4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42、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43、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44、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读《中华文化》有感


弘扬中华美德,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首先反映在语言上。中国有一句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谦虚恭敬,文明高压的语言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影响他人,净化社会。但是还有很多人傲慢无礼,说话粗野低俗,这样不仅说明个人缺少教养,有很容易成为惹是生非的祸端。所以我们要学会礼貌用语,简单的礼貌用语有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做一个文明的接班人。

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还体现在行为中,而我们的行为应该是谦虚、恭敬、彬彬有礼的。一个人的文明行为反映了其品德修养。赫尔岑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有:遇见他人时,礼貌地点点头或问候;与人分别时,礼貌告别;遇到老弱病残孕者主动让座并给予帮助;等等。我们的行为要文明,要做一个文明的接班人。

我国的周恩来总理,拥有者恰到好处、堪称完美的交外礼仪,为外国友人称道,他甚至被马歇尔称为:世界一流的外交官。一天,周恩来总理前去机场送别外宾。机场上,宾主双方亲切握手、拥抱、告别......目送外宾进了飞机舱门后,部分随行人员准备离开,三三两两往大门走去。周总理本来正满面春风地站立着,静等气机升空,可回头一看,脸色大变。但他马上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吩咐身边的秘书把撤去的随行人员叫回来。周总理始终笔直站立,目视飞机起飞,渐渐远去......随后,周总理转过身来,对那先失礼的随行人员所:客人还没走,机场已经没人了,人家会在吗想?你们是不是不懂得外交礼节?那好我来给你们上课。周总理声音不高不低,说话不紧不慢,讲起了基本的外交礼节,按外交礼仪,主人不但要送外宾登机,还要静候飞机起飞,飞机起飞后也不能马上离开,因为飞机还要在飞机场上空绕圈......

周总理待人接物的真诚,谦逊与礼貌,赢得了国内外人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周总理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学习他的文明,他的礼仪,这样才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美德。

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意识到文明的美和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着许多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校道上,垃圾随处可见,不文明的语言也不绝于耳,在花园里,有的同学为少走几步路而直接从草坪上踏过。可见,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提高文明意识;做一个文明的接班人。

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来;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是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彻彻底底地失败了,因为你已经忘记了做人的准则。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文明,有礼貌的接班人,每天都与古人的智慧碰撞,学习古人的礼仪,以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

读《传承中华文化》有感


如果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一颗大树,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根。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从三个层面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它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以及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焦聚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这24个字里,诚信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之本。宋代理学家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名人名言》里说道: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他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二十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敌人入侵需要召唤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西夷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慌慌忙忙点起烽火,但是已经没有诸侯愿意来救他了。最后幽王在骊山下被杀,褒姒被掳走后下落不明,犬戎尽取西周赂而去,西周灭亡。

周幽王失信败国,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啊!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王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亲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当中。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正如巴尔扎特所说: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一个人,只有为人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升华自身的道德境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维系着一个政府和国家的信誉,一个政府国家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信誉,失信于民,失信于天下,就会丧失民心,丧失于天下。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信要求我们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做个讲诚信的人,我们还要做到信守承诺,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我们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要学会拒绝,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该努力兑现。

我们还要遵守诚信守则即坚持实事求是;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在情与法的冲突中,站在法律一边。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信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诚信之歌唱响神州大地!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0字


从文化大家的园子里归来,被露水打湿的衣领上还带着花的香气,脑海里保留着和这早晨一样新鲜的记忆。我不揣冒昧地把这些既不连贯。又不准确的记忆写下来,不知能否对读书养气有所禆益。

读了《文化苦旅》这本书,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人和文化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作者余秋雨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我想,这个原因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同样适合。

我们去某一个地方参观旅游,都总会不自觉地回想那里的一切,主人是谁,修建的目的,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何许人也曾经到过这里等等。这样,就在这一瞬间,把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的沧桑感便笼罩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全身,历史古迹所蕴藏着的精神与文化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使每一位参观者都好像亲身经历过一定的历史事件,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譬如说,我们路过汨罗江,总会在百感交集之中挤出一声来源久远的喟叹。既羡慕沉睡江底的闲散,又恨楚国忠臣的轻生;既有感于物换星移的短促,又兴幸楚臣的精神没有随流水而长逝;既叹惜滔滔江水的无情,又因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这众多的感慨,全是因为楚臣遇到了汨罗。我们看到了汨罗,就想到了它的主人,感受到他的爱国精神与浪漫诗篇。

又如,我们去参观长城。长城,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象征,就是因为它一直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走在长城上,似乎能清晰地感觉到无数英灵在抗击匈奴时的勇猛,倒下前转过头给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亘古不变的黑色的眼睛。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口号的提出,大概也是来自一个简单的愿望: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历代相存。而不懂得这一切,长城,中国的长城,只不过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儿而已。

大概,每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需要一些历史事件才能得以丰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迹,陈年的石头和木块也才能深深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文人的作用,也就是把古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与人类精神感悟出来。因此,文人也是丰富历史古迹的内涵的要素。没有了历史事件与人物,人们对于无论有着任何意义的景观都只会有:自然的力量多大啊!或者古人的智慧与技术多高啊!之类单纯的赞叹,而永远也不会有更层次的感慨。旅游的更高层次,就是要领悟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精神。

《文化苦旅》这本书,犹如一片巨大的花园,作为一只小小的蜜蜂,我所能采到的只是一点点的花粉。这是要请喜欢赏花的读者们原谅的。

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画坛故事》有感


我近几天读到《画坛故事》中的三个小故事,略有感触,写下此文。读完这三个小故事最大的感想是:若我们都能以谦卑来面对生活,那我们的人生将是光彩纷呈;若想获得成功,天赋或许是一方面,但后天的学习更加重要。

细看展子虔交友,擅长画雄奇山水的他,在名气大了之后,不服山水画大师董伯仁对自己的批评,在认真审视自己的画作之后,一改骄傲之心,诚恳地向董伯仁学习,终成唐画之祖,字里行间中,我们能看到他那骄傲的个性,同时,隐隐透出的谦卑更让我们对他大加赞赏,自身的天赋加上谦卑的学习,何事能将他阻挡?何难能让他止步。他得到的,只会是愈来愈多的成功,是更加美好的人生。相反,倘若展子虔空有一身天赋,傲气不改,不难想象他的画技将难以提升,止步不前,对一名画家而言,一成不变的画技无疑是最可怕的,因为,人还是喜欢欣赏新鲜的、多变的,而非千篇一律的画作。就如古时的伤仲永,少时天赋惊人,很有名气,但他却未能谦卑地学习,可怜最后泯然众人矣。

后面两个小故事《阎立本观画》、《王翚学画》,阎立本年少成名,偶得大师的石刻画,耐心地将石刻画冲洗,大发个中妙处,留宿十多天学习,终而丹青神化。王翚自幼天赋过人,且虚心地向王鉴求教,王时敏更是以你的高才,究竟是来做我的老师,还是来做我的学生?的玩笑。不难看出,三位画家藏画技于一身,还能以谦卑之心不断发展自己,才逐渐名声大噪而流芳百世。

一个人拥有了谦卑就拥有了成长的力量。从父亲手中接过旺旺的米果之子在短短三年就取代父亲成为米果大王。人们惊叹他只有高中学历,父亲让他谦卑,听取博士的意见,正是这种心态,他虚心求教,锲而不舍,最终有所成。

我们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要向古人学、向名师学、向大自然学。当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还要不要谦虚呢?要!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往往就是由于骄傲自大而陷入泥坑。古人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如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就会把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毁于一旦。我们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自满,才会更上一层楼。

凡能成就一番伟业的人,大多都拥有一颗谦卑的心,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没有谁会样样精通,完美无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以补己之短,更好地成就自己。如果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狂妄自大,不仅会失去学习方向,更会堵上自己发展之路,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这种谦卑的心态,这是一种能够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大智慧、大气度!

读《倒爷文化初探》


立斌同志:

拜读了您的《倒爷文化初探》,深感您对问题考虑的深刻。您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近几年产生的文化现象,很受启发。

确实,我们应该探一探倒爷文化的现象。窃以为倒爷文化的出现是和文化倒爷有密切关系的,可以说是互相依存的两种现象。

这些年,我观察了文化界的情况,感觉到文化倒爷总的来说有两大类,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词语来说有两个层次。现在,有一个奇怪现象,倒爷文化市场上的许多商品都是国家出版社出版的,有书号、刊号或别的什么号,堂堂正正,并非以前的什么非法出版物。这里面的原因固然有一些属于出版社自己被商品化化了过去,所以昧着出版家的良心,出版了一些作品。但更主要的是有一些文化倒爷在其中做了手脚。您看,据报载,一名腰缠数十万元的个体书摊主对记者说:卖书一天才赚几文,搞个书号出本书,闹好了就捞几十万。这个书摊主就是一类文化倒爷的典型。他们用腰缠万贯中的数贯就可以在出版社买到一个书号。这样,他就可以出一本什么野情,什么性之类的书。从选稿、发排、印刷到出版发行,不用出版社插手,就堂堂正正流入了文化市场,文化市场就又多了一份精神鸦片。据了解情况的人说,连电影、电视指标都可以买。这些买书号之类的文化倒爷,自然不会管你什么社会主义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精神文明;他已经下了一本,就一定要获得万利甚至数十万利,而他们倒来的东西却在腐蚀人们的灵魂。这一类文化倒爷和倒爷文化有最为直接的关系。

另一类在文化层次上要比上面所说的文化倒爷要高,但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文化倒爷。譬如有一些自命为文化精英的人们,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市场_匕倒来那么一两件时髦的小玩意儿(或者是过时了的小玩意儿,甚至是西方文化市场上的垃圾),改头换面(甚至不改头换面)塞给中国的读者、观众。他们倒来的东西打着什么新观念的招牌,以取代传统观念(在精英们那里所谓传统观念往往是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如《河荡》被一些人吹捧为用一个全新的坐标来衡量历史,其实是生吞活剥地把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倒过来,以此来贩卖全盘西化的主张。某些所谓的现代艺术展把肉麻当有趣,把下流当新奇,连海外一些报刊都说这些艺术家们是一群倒爷,把西方没落了的艺术倒到中国来,谋取名利。这一类文化倒爷层次要高一点,自称各种各样的精英,与前面所说到的买书号一类的文化倒爷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自称精英的文化倒爷对社会主义的蛀蚀力比上一种文化倒爷要大得多。这两类文化倒爷有密切的关系。自称精英的文化倒爷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为前一种类型文化倒爷的出现,提供了环境和理论基础。而前一类文化倒爷所倒腾的文化商品泛滥,则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目的来说都是要以西方意识形态(或其他腐朽的意识形态)来取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使社会主义社会发生演变。这次动乱的原因,我看和这一类文化倒爷关系极大。

为什么会出现倒爷文化和文化倒爷这样的怪胎呢?我想原因很多,但这些年来我们政治思想工作削弱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情况如不纠正,必将误国害民。

以上所述,不知当否!请指正。

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


一年前,我看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书中的内容令我难以忘怀,它让我懂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有很多,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去年,在我村,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李大爷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致生命垂危。同样的人,还有我妈妈杨萍。14年来,一直照顾隔壁年迈的江奶奶。妈妈一直帮她种菜,陪她走到生命的最后 ,在我们村说起我妈妈,很多人都说我妈妈是百里挑一的好人。我们全家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几年前,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着疼痛,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这些高尚的道德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我们要在学习知识中感悟真理,抒发爱国情感,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美德意识,在生活中锻炼品质,文明的社会, 需要文明的我们。